微信
我院以“女性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守护”为核心,将女性从青春期、备孕期、孕期、产后,到育儿期、更年期各阶段的心理需求纳入“生理+心理”双维关怀体系。
继首场正念课程获好评后,2025年10月29日,心理综合门诊与社工部联合开展第二次正念减压体验式课堂,本次课程由社工部邹雪宁老师主导、心理综合门诊魏颖医生辅助,通过“正念觉察呼吸—正念立式伸展—AB角互助倾听”三重体验与温暖收尾仪式,让不同阶段女性在觉察中锚定当下、在联结中汲取温暖,精准回应女性心理需求。
正念觉察呼吸 10分钟练习后,学员们分享真实感受:有学员对比首场课程说“今天肩膀明显放松,心里的紧绷感也散了”;也有学员提及“最近疲惫,练习时大脑放空、忍不住打哈欠,像借呼吸‘充电’,‘允许自己疲惫’反而很放松”。魏颖医生补充:“呼吸是最易上手的正念锚点,无需复杂技巧,能帮不同阶段女性快速找回身心平衡。” 正念立式伸展 练习后学员反馈真切。有学员坦言“平时少拉伸,举手臂时肩膀酸痛想放弃,想起‘接纳’原则后试着与痛感共处,结束后酸痛消退,全身格外舒展”。学员中有一位瑜伽爱好者则表示“今天能清晰感知背部肌肉牵拉,‘掌控身体感受’的状态让我放松,更享受练习”。邹雪宁老师强调:“正念伸展核心是与身体对话,接纳感受就能收获身心双重舒展,而非追求柔韧性。” 正念七大原则与“放下”的深度感悟 邹雪宁老师解析正念七大原则(非评价、接纳、初心、信任、耐心、不强求、放下),称其为相处“指南针”,其中“放下”是不附着于任何感受,任其自由流动。一位学员随即带着强烈共鸣分享,将“放下”的感悟化作细腻自我剖白:“我好像一直都在‘给自己挖坑’,而且明知道这个坑又大又深,甚至看不到底,却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跳进去。我总忍不住给自己设定各种要求,一旦达不到,就会陷入无尽的内耗——一边懊恼‘怎么又没做到’,一边又忍不住苛责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这种状态像个循环,明明已经身心俱疲,却始终没办法停下对自己的严苛。直到今天听到‘放下’的原则,我突然像被点醒了一样:原来我可以不用这样逼自己,我可以放下过去对自己的各种要求,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苛责。当‘允许自己不完美’的念头真正冒出来时,我心里一下子就轻松了,好像压在胸口很久的重量终于卸了下来,连呼吸都变得顺畅了。” 另一位学员紧接着补充,分享对“放下”的不同体悟:“我和她的感受不太一样,我不是给自己挖坑,而是总想着‘帮别人解决问题’。刚才听大家分享练习时的困扰,我第一反应就是‘我得做点什么,来帮助到她?’。但听完‘放下’原则,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太执着于‘必须帮到别人’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受、调整的能力,我急着介入,反而可能打乱了别人自己觉察的过程。现在我才明白,放下‘一定要帮人填坑’的执念,不仅让我自己不用时刻紧绷,也是对他人的信任——相信她们能靠自己找到与问题相处的方式,这种‘不勉强干预’的轻松,反而让我更踏实。” 邹雪宁老师回应:“‘放下’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放下内耗执念与过度干预,对自己少苛责、对他人少强求,才能与自己、世界温柔相处。” AB角互助倾听 作为核心互动环节,规则明确:第一轮A学员分享3分钟感受,B学员专注倾听不打断、不评价、不给建议,再用2分钟复述,随后交流1分钟;第二轮交换角色。 互动中,一位学员因伙伴准确复述,产生“对方厉害、自己没逻辑”的比较心理。经邹雪宁老师引导“放下评判,锚定情绪”,该学员才察觉“被重视”的开心——此前竟被比较困住,忽略了真实感受。邹老师总结:“正念倾听要‘不评判地听他人、觉察自己’,能改善亲子、夫妻关系;魏颖医生补充,人际关系矛盾常因‘没认真听’,此练习可培养‘专注他人’的能力,减少误解。” 力量联结与未来计划 课程尾声,学员围圈将大拇指轻放伙伴掌心,感受彼此温度与力量,有学员说“仪式让大家的心连在一起”,这正是医院“全生命周期守护”理念的缩影。 未来,我院心理综合门诊与社工部将持续推出“正念身体扫描”“亲子正念互动”“夫妻正念沟通”等特色课程,结合课后随访、线上打卡,让“接纳自我、关爱自我”的正念理念融入生活,陪伴女性从容应对人生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