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深圳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年会暨妇科肿瘤与临床研究新进展培训班暨妇产科疑难罕见病例大赛在我院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医师协会及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内镜专委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妇科专委会、广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深圳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及妇科肿瘤分会协办。
深圳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我院金平主任主持。我院汪皓副院长、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委陈淑琴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分别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与授课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对参会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培训班旨在分享妇科肿瘤领域研究新方向、临床实践新进展,云集国内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妇科肿瘤诊治规范化、临床诊疗新进展及临床医学成果转化等多个医学核心和热点话题,分享进展、碰撞思维、交流经验,通过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及疑难罕见病例大赛的精彩对决,为在场同仁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专家授课 陈子江院士:临床医学研究:经验与思考 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介绍我国生殖健康状况及生殖医学的意义,分享临床研究经验,强调未来研究需坚持“临床问题驱动,临床应用导向”原则,鼓励利用临床病例资源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基于循证证据形成我国诊疗规范及指南,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陈淑琴教授:腹腔镜联经肛单孔手术治疗低位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陈淑琴教授针对低位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详细解析“经腹经肛联合”术式的原理与优势,并结合视频演示关键步骤与团队配合要点,该术式解决了传统手术局限,为复杂内异症诊疗提供新思路。 王雪峰教授:VaIN诊疗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雪峰教授介绍VaIN诊治策略,通过分享临床病例,强调对VaIN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强调阴道镜在宫颈、阴道、外阴诊治中非常重要。 李笑天教授:专病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临床医生视角 我院李笑天院长讲述健康数据库需具备的五大特征,围绕专病数据库建设的框架、数据系统架构设计、大数据平台建设步骤,列举实例作为参考,并强调关键环节与流程。同时分享了数据库与临床研究的结合案例,强调数据库建设应以临床研究为目标导向,关注发挥应用价值。
赵卫华教授:早产诊治中注意问题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赵卫华教授总结早产处理四大要点:抑制宫缩、加固宫颈、促胎成活、产儿合作,强调保证安全前提下延长孕周。 冯忻教授: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的新进展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冯忻教授分享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同步放化疗或直接手术是基石,新辅助联合治疗初步显效,但仍待进一步验证。 查正宝教授:明胶蛋白:从肿瘤栓塞到免疫治疗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查正宝教授聚焦明胶蛋白这一天然高分子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创新应用,该多功能平台材料不仅解决载药问题,还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多重协同增效。 李长忠教授∶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是与非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指出高风险晚期卵巢癌患者应接受新辅助化疗并需组织学确诊,对化疗有反应者,新辅助化疗后应进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张晓薇教授∶复杂型尿失禁的识别及治疗策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晓薇教授讲解复杂型尿失禁的解剖、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策略,通过病例分享诊治方案,强调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王丽娟教授∶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丽娟教授提出可通过免疫组化和STR基因检测鉴别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强调需根据病史、HCG、病理等诊断滋养细胞肿瘤,并规范诊治和定期随访。 李明娥教授∶宫颈胃型腺癌诊治 深圳市人民医院李明娥教授通过宫颈胃型腺癌病例回顾,详细介绍该疾病的诊治、随访等,强调病理诊断和医患沟通在宫颈胃型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 何云教授∶爱上一层艾下一寸,女性HPV防护与HIV感染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何云教授指出HIV通过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对HPV的清除能力下降,这种合并感染会显著增加HPV相关疾病的进展风险,建议对共感染患者进行HIV规范化治疗及积极的抗HPV治疗。
姚吉龙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能力保护窗口前移的重要性
我院姚吉龙教授提出“生育能力保护窗口前移”理念,旨在通过早期干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管理,最大限度保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生育力,减少对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损伤,改善其生殖结局和生活质量。 金平教授:从指南变迁看临床研究对治疗模式的影响 我院金平教授从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出发,讲述宫颈癌手术入路和卵巢癌维持治疗从临床研究到指南意见的变迁,并从科室的临床试验备案经验分享,提出临床研究可为发展循证指南奠定基础,为广大患者谋福祉。 张键教授∶运动、营养与胎盘靶向:阻断妊娠期不良暴露跨代风险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键教授详细介绍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学说(DOHaD),强调母亲孕期的代谢状态、运动、环境和心理状况等因素都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组甲基化以及基因稳定性等方式影响下游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子代健康。
深圳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姚吉龙教授对培训班进行总结表示,妇科肿瘤诊疗已从“经验医学”迈向“证据医学”,从“单一治疗”升级为“多学科协作”,妇科肿瘤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优化,既为临床实践带来新工具,也对专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希望临床医生带着临床中遇到的困惑而来,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归。
妇产科疑难罕见病例大赛
10月26日,妇产科疑难罕见病例大赛在我院成功举办,继续点燃本次大会的学术热情。大赛以“探‘疑’解惑 知难而进”为主题,筹备期间收到全市多家医院妇科和产科的积极响应,最终筛选出16个优秀疑难病例参与角逐。这不仅是各单位诊疗水平的集中展示,更体现深圳妇产科领域团结协作、共研共进的良好氛围。
我院陈少武副院长致辞表示,期待各位选手通过病例分享碰撞出智慧火花,也希望在场同仁能以大赛为契机,交流经验、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深圳妇产科疑难病例诊疗水平,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比赛由我院戴宇教授和张蕾教授主持,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副院长米鑫教授、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赵跃宏教授、我院金平教授、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范余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孙力教授、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黄树峰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云飞教授及马开东教授、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康楷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张金玲教授担任评委。
16位参赛选手带来精彩的疑难罕见病例分享。专家评委从病例资料、病例疑难程度、诊疗思路和演讲技巧等方面为参赛选手进行评分,并对每一位选手的病例进行点评和答疑解惑。
经过长达3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沈兢兢医生获得一等奖,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邹璋翔医生和我院王施元医生获得二等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彭燕婷医生、深圳市人民医院樊荣荣医生和我院王宏宇医生获得三等奖,其他10位参赛选手均获得优秀奖。
大会主席金平会长总结指出,肿瘤与临床研究专场汇聚名家智慧,各位专家倾囊相授前沿进展与实战经验,为学科发展锚定方向,让学术交流的火花持续迸发,并对疑难病例大赛有感而发:
疑难病例似险峰,妇产同仁敢冲锋。
探疑解惑凭真功,知难而进见英雄。
学术交融火花迸,诊疗提升步更雄。
今朝赛场显神通,明日临床护安康。
愿全体同仁共携本次年会硕果,为妇产健康事业笃行不怠。

病例大赛合照

大会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