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近日,我院妇六区肿瘤化疗小组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生命保卫战”。一名62岁糖尿病患者,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历经四次化疗,第四次化疗出院后遭遇凶险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医护团队凭借快速精准的判断、多学科无缝协作,加之护理团队专业高效地执行与守护,成功将其从死亡边缘拉回。
张阿姨(化名)因子宫内膜癌在我院完成手术及第四次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出院后出现严重食欲不振、恶心,体重骤降6公斤,起初未引起家人重视,直至无法起居才入院。
入院当天就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各项检查更是提示张阿姨已陷入严重危机:严重贫血(HGB 75g/L)、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激增提示严重感染(WBC 9.73x10^9/L,NE% 92.6%)、炎症指标CRP高达343.79 mg/L,肾功能持续恶化(肌酐171 μmol/L),尿液分析提示严重泌尿系感染(白细胞高达9545个/uL)。血培养进一步发现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出“危急值报告”!化疗小组医护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作出快速响应,护理团队迅速执行医嘱,抗生素紧急升级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但当天下午6点,患者病情急转直下,血压骤降至86/57mmHg,体温低至35.3℃,心率125次/分。妇科金平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意识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极其严重和危险的并发症。其本质是感染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全身炎症风暴,进而导致血管扩张麻痹、液体外渗、循环衰竭、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可达30%-50%甚至更高,治疗的核心原则是“早识别、早干预”,每延误一小时,死亡率增加7%。金平主任立即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综合ICU杨剑榆主任医师、内科潘红医师火速会诊,泌尿外科常俊轩主治医师协同作战。紧急抢救方案立即启动。
固定医生诊疗+一对一护理:金平主任直接带领,化疗小组全程负责,实现对病情精准把控,予告病重,启用顶级武器“亚胺培南”,快速补液抗休克、心电监护、血糖调控,升级为特级护理。由温萃莉护士长统筹安排,3名资深专科护士组成特护小组,24小时专人专护,不仅精确执行每一项医嘱,更以高度的专业警觉性,持续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末梢循环、尿量等细微变化,成为发现病情波动的“第一哨兵”。同时耐心安抚极度焦虑的张阿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随后的微生物培养证实了最棘手情况:血、尿中均检出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在强效抗生素冲击下,患者血压、心率逐步回升,但随后又出现39℃高烧伴寒战,脓性尿液的症状。医护彻夜坚守,及时给予退热处理并严密监测,体温最终回落。
在化疗小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张阿姨的感染标志物稳步下降(WBC 4.47x10^9/L, NE% 80.7%,CRP 46.3mg/L,PCT 0.06 ng/mL),治疗方案及时调整。经过15天的抢救及支持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尿、血培养转阴,最终康复出院。
出院前,护理个案管理师为张阿姨及其家属提供了详尽的家庭护理指导,重点强调感染预防措施、自我监测要点及紧急情况处理流程。
张阿姨的经历是一场与病魔的艰苦鏖战,金平主任提醒广大病友:“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会显著削弱免疫力,并发感染常是致命威胁。患者出院后需密切监测观察自身状况,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咳嗽咳痰等感染迹象,需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就医!此例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充分体现我院在危重肿瘤并发症救治和多学科协作(MDT)方面的硬实力。我们将继续筑牢这条守护生命的防线,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这一成功案例为救治化疗后重症感染提供了宝贵经验!
患者痊愈出院后回来答谢化疗小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