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进入关怀版
背景图
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深圳市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举办川崎病超声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5-08-08 来源: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为提升专病诊治能力和加强专科能力建设,2025年7月30日,我院超声科举办了深圳市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川崎病超声诊断研讨会。11家成员单位的大部分超声科主任专家、儿科专家共同讨论超声诊断标准化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提升儿童心脏疾病诊疗水平。

  我院超声科陈琮瑛主任介绍,2023年底成立的联合体采用“1+1+10”模式整合11家妇幼保健机构,旨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而川崎病作为儿童常见心脏疾病,及时诊断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当前超声存在诊断标准难统一(不同指南对冠脉扩张分级表述差异)、影像难捕捉(左冠脉前降支远段等关键部位显示率不足,易出现 “盲区漏诊”)、报告难转化(静态Z评分与临床动态治疗决策衔接不畅)等问题,需建立规范操作流程。

  

图片图片

  会上,我院超声科杨霞医师带来《川崎病》主旨报告,深度整合国内外最新诊疗指南,系统解析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亚洲儿童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病理转归(急性期动脉炎可致动脉瘤,远期可能进展为狭窄)、诊断标准(区分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超声指标),并重点讲解Z评分标准化测量、冠脉分段评估技巧,为标准化诊断提供“理论蓝图”。

  

图片

  多学科专家就实际工作难点展开交流。我院儿科曾永梅主任表示,临床上经常遇到超声数值波动大,通过共同研讨对超声工作有了深入了解。医生在诊断的时候会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临床表现往往更能说明问题。

  

图片

  深圳市儿童医院超声科周路遥教授强调测量虽重要,但目测有时候更准,无论测值如何都要结合临床,不能单独以测量值做诊断。其团队的心脏专家范舒曼和于薇分享了平时工作中对川崎病患儿的检查测量技巧、如何镇静、标准建立等注意事项和宝贵经验。

  

图片图片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于红奎主任指出,如果临床高度怀疑川崎病,建议测量包含远段的全套数据。当各Z值出现矛盾时,可用临床症状和冠脉主动脉内径比值做对照。

  福田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曹晓焱副主任建议,超声医生专注于准确测量,不做临床解读,将解读工作交给临床;在镇静问题上,应提前与家属充分沟通,复查患儿需在前检查测量的位置进行测量。

  最终此次会议制定了标准化操作规范,统一检查流程和报告格式;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促进影像与临床诊疗衔接。

  陈琮瑛主任表示,本次交流会是标准化诊断的新起点,未来,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将继续携手合作,以更精准的诊断、更优质的服务,为妇幼安康保驾护航。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