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黄体功能不全(LPD)是指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功能不良,致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或子宫内膜对孕酮反应性降低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或基质和腺体发育不同步,不利于受精卵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月经失调、不孕、流产等现象。
【发病机制】
月经周期中黄体的形成及退化过程如下: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黄体功能达高峰,若卵子未受精,则黄体在9-10日开始退化,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排卵日到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天左右。黄体的发育健全有赖于足够水平的FSH、LH,且卵巢对LH也必须具有良好的反应并分泌足量性激素。
黄体功能不全可能与内分泌、精神、药物、流产等因素有关,卵巢发育不良、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缺乏、过度节食形体消瘦、训练强度太大的运动员、行人工流产或分娩后,均可出现黄体功能不足。黄体功能不全患者通常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也容易引起自然流产。
【临床表现】
此病患者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患者婚后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即发生流产。
【中医审症求因】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为“月经先期”、“不孕”、“胎漏”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黄体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 此期间主要取决于阴精阳气的平衡以及气血是否顺畅。“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主藏血与调节血液;肾藏精、主生殖。若肝肾疏泄闭藏有度,血海蓄溢正常,则月经、孕育正常。反之,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可导致气血失调,肾精不足,冲任不固而致不孕。另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又脾主运化,其气主升,具有统血固摄之权,脾气健运,则血旺而经调,脾虚则影响子宫胞脉气血的充盈和流通。因此,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与气血的顺畅相关。
【诊断】
1.病史、症状和体征: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既往有早孕时流产或不孕病史;
2.辅助检查:①基础体温测定呈现黄体期短于12天或体温较早下降,或上升幅度小于0.3℃,或黄体期体温上下波动较大;②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反应至少落后两日;③性激素六项测定,示黄体期孕酮偏低或见PRL高于正常;④B超示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前卵泡<16mm。
【中医药治疗】
1.辨证论治:
本病临床以虚证为多,常见证型有脾肾两虚、肝郁肾虚、肾虚血瘀等;治疗以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疏肝或理气活血;常选方药如右归丸、归肾丸,《傅青主女科》之益经汤、定经汤,《内科摘要》丹栀逍遥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桃红四物汤,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等。
2.针灸治疗:
主穴选取中极、关元、肾俞、次髎、三阴交、大赫、足三里。配穴:肾阳虚配气海、命门、腰阳关穴;肾阴虚配双侧太溪、照海穴;脾虚配双侧脾俞、天枢穴;肝郁配双侧阳陵泉、太冲、内关、合谷;血瘀配双侧血海、膈俞穴。月经周期中,经后期配太溪、照海、肾俞穴;排卵期配太冲、血海、命门穴;黄体期配气海、关元、血海穴;月经期配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穴。各穴均直刺,施补泻手法,肾虚型以及脾虚型行补法为主,肝气郁结型以泻法为主。此外,耳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等耳穴亦能起到辅助作用。
【西医治疗】
1.补充孕酮:一般选用天然黄体酮制剂,于排卵后使用可补充黄体孕酮分泌不足,改善黄体功能,延迟黄体萎缩,有效地使子宫内膜延期脱落。
2.促进卵泡发育:首选氯米芬,于月经第5日开始每日口服氯米芬50mg,连用5日。氯米芬能促进垂体释放FSH和LH,从而达到促进卵泡发育的目的。用CC无效者可用来曲唑、他莫昔芬或小剂量HCG、HMG等。
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监测到卵泡成熟时,绒促性素5000-10000U肌注可加强月经中期LH排卵峰,达到不使黄体过早衰退和提高其分泌孕酮的功能。在使用小剂量HCG支持黄体功能时,需注意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倾向时禁用HCG。
4.病因治疗:如合并高泌乳素血症者,选用溴隐亭口服治疗。
【临证体会】
1.中药调经促排卵: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应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用药。在月经干净后(即经后期),适当应用熟地、当归、首乌、菟丝子、女贞子、山茱萸、桑寄生、桑葚子、枸杞子、黄精等滋养肝肾、养血益精之中药,促进卵泡的发育。此期因经水适断,体内阴血耗伤,血海空虚,应着重滋补肾阴,养血益精,使肾中精血充实,保证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足够旺盛,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在用上药7剂左右,待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适当应用川芎、赤芍、丹参、牛膝、仙茅、仙灵脾等活血温阳药以促使排卵。基础体温测定或B超监测到排卵后,即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应用紫河车、仙灵脾(淫羊藿)、菟丝子、川续断、补骨脂、仙茅、杜仲等温肾益精的中药以促进及补充黄体功能,促进孕卵着床、发育。
2.常用药物功效:在排卵前期偏于肾阳虚者加用熟附子、肉桂,偏肾阴虚者加入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等药,可以起到促排卵的作用。尤其是紫河车(即胎盘)一药,是血肉有情之品,功能大补气血益精髓,据现代药理研究,含有微量雌激素和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临床应用于内膜生长不良及黄体功能欠佳的不孕患者,疗效显著。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能诱导排卵,且同时能改善子宫内膜反应,增加受孕机会,标本兼顾,副作用小,但往往治疗疗程偏长,初期疗效不显著,若患者缺乏信念,则难以坚持治疗。因此,临证时一般开始中西医联合应用,西药用至2-3个月经周期后,停用西药而改用中药单独治疗,如此则能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疗效。经常有患者多年不孕,就诊时正直排卵期,顺势促排卵后行黄体支持,就诊才两周就解决了数年的沉疴,很多患者竟不敢相信而反复测试证实怀孕。
【日常调护】
1.平时不宜过多食用辛辣、肥腻、生冷食物,注意劳逸结合,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2.月经期间适当补充含蛋白及铁钾钠钙镁的食物,如肉、动物肝脏、蛋、奶等。平时可适当多吃黑豆、羊肉、山药、红枣、桂圆、枸杞、新鲜水果等食物,有助于补充肾中精血。
3.患者可自行测定基础体温,黄体功能不全时基础体温呈双向型,但高温相<11天,或者高低温差<0.3℃,或高温相不稳定,波动>0.3℃。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基础体温可协助判断黄体功能及排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