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孔某某,女 ,32岁,因“自然流产1次”于2019年10月11日初诊。
患者有生育需求,备孕中,月经周期:35-40天,经期:7天,量中,无痛经,LMP2019.9.9,孕1产0,既往有1次孕40+天胎停病史。现神疲,气短乏力,头晕,面色恍白,纳差,饭后腹胀,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10月11日β-HCG<1.2IU/L。10月11日B超示:子宫内膜4mm。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辨证:脾气虚
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
治法:健脾益气
中药:炒白术10g 续断10g 白芍10g 炙甘草9g 姜半夏12g
党参10g 炒白术10g 生姜3g 大枣10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二诊:2019年10月20日
服药后,患者仍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大便硬结难解,2日一行,纳眠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辅助检查:10月20日B超:子宫内膜 9mm。右侧卵泡:18*15mm。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温肾健脾,养阴通便。
处方: 生白术30g 续断 10g 乌药10g 白芍30g 甘草9g
盐杜仲10g 生地黄10g 玄参10g 麦冬10g 益母草15g
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三诊:2019年10月23日
服药后,患者腰膝酸软较前明显减轻,现仍有少腹胀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辅助检查:10月23日B超:子宫内膜 11mm。右侧卵泡:26×24mm。
辨证: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
处方:桂枝12g 赤芍10g 丹参 20 桃仁10g 三棱10g
莪术10g 柴胡 12g 香附 10g 甘草6g
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四诊:2019年10月27日
服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现无明显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辅助检查:10月27日B超:子宫内膜 11mm。提示卵泡已排。
治法:黄体支持
西药:地屈孕酮片, 每次10mg ,每日2次, 口服, 共10天。
五诊:2019年11月6日
停经59天,患者喜饮凉水,面颊发热,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大便硬结,偶腰酸,无腹痛及阴道出血。LMP2019.9.9。舌红苔薄黄脉细滑。辅助检查:11月6日孕酮 33.6ng/ml,雌二醇930pg/ml,β-HCG 36.9IU/ml。
中医诊断: 1.胎动不安? 2. 异位妊娠待排
辨证::胃火上炎
西医诊断:1.早孕? 2.异位妊娠待排
治法:清胃凉血
处方:升麻12g 黄连3g 生地黄30g 牡丹皮6g 石膏30g 先煎
生白术50g 白芍30g 黄芩10g 甘草9g
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六诊:2019年11月13日
停经66天,患者无阴道流血,偶有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辅助检查:11月10日孕酮 38.53ng/ml,雌二醇997pg/ml,β-HCG 398.5IU/ml。甲功:TSH 2.78mIU/L.11月13日孕酮 34.97ng/ml,雌二醇1271pg/ml,β-HCG 2235IU/ml。11月13日B超示:宫内囊性暗区(宫内早早孕可能)。
中医诊断:1.胎动不安? 2. 异位妊娠待排
辨证:脾肾两虚
西医诊断:1.早孕? 2. 异位妊娠待排
治法:补肾健脾安胎
处方:续断10g 盐杜仲10g 桑寄生10g菟丝子10g 阿胶6g烊化
党参10g 炒白术10g 山药 10g 黄芩10g 炙甘草6g
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七诊:2019年11月20日
停经71天,患者无阴道流血,偶有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辅助检查:11月20日孕酮 25.12ng/ml,雌二醇1176pg/ml,β-HCG 20012IU/ml。11月20日B超示:宫内早孕,可见卵黄囊。
中医诊断:胎动不安
辨证:脾肾两虚
西医诊断:早孕
治法:补肾健脾安胎。
处方:守上方继续服用7剂。
【按语】
患者,女,因“自然流产1次”就诊。一诊,患者诉月经欠规律,神疲,气短乏力,头晕,面色恍白,纳差,饭后腹胀,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辩证脾肾虚证。脾肾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有堕胎史,脾气虚弱,不能濡养清窍则头晕,外不能濡润肌肤则面色恍白,内不能濡养脏腑则神疲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为气虚之征。方选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炙甘草以健脾益气以固本,大枣、白芍补血养血,姜半夏、生姜以调养脾胃以助后天之气血化生,续断以补肾固冲任,全方可补肾健脾,养血固冲任。
二诊,患者辩证脾肾两虚证。患者神清,精神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大便硬结难解,2日一行,纳眠可。辩证脾肾两虚。胞脉者系于肾,肾气虚则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故有堕胎史,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髓海不足,清空失养,则头晕耳鸣,肾气虚,膀胱失约,则夜尿频多。方中续断、杜仲、乌药以补肾温肾、养血填精,白术、白芍以健脾养血,患者大便硬结,加用增液汤以养阴通便,佐以益母草调经,全方共凑补肾健脾,固冲任之功。
三诊,患者神清,精神可,少腹胀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辩证血瘀证。患者少腹胀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为血瘀证之征。堕胎后瘀血留著,与胞脉相博,肝郁气滞,冲任停瘀,瘀阻于内,故可见少腹胀痛。方中选用大量活血化瘀药,佐以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全方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患者正值排卵期,此方是王俊玲主任促排卵的常用方,临床实践有较好的促排卵功效。
五诊,患者已妊娠,但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大便硬结难解。辩证胃火旺盛。患者喜饮凉水、面颊发热,口腔溃疡明显,大便硬结难解,为胃火炎上之征。方选用清胃散,清胃散主要由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丹皮组成。黄连具有大寒之药性,联合升麻清热解毒,升而能散的药效,达到泻胃府之火的目的,可使郁遏之伏火得以宣发,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既可泻火又不会其身,升麻与黄连配伍,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方中加入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滋阴 ,凉血清热 ,以防止胃热伤其阴血 ,另加当归养血和血[1]。患者已妊娠,故去当归以防活血动血,加石膏、黄芩以加强清热之功,加白术、白芍以养阴健脾,以防清热太过而伤阴伤脾胃。
六诊,患者现血HCG数值翻倍理想,无明显不适,偶有腰酸,考虑患者既往有一次不良妊娠病史,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肾旺自能荫胎也。”故安胎重在补肾健脾,方选寿胎丸加减。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创立传世名方“寿胎丸”。方中以菟丝子为君,平和阴阳,补肾而不滋腻,益精血而养 胎;桑寄生平补肝肾,助菟丝子补肾安胎而为臣;续断补肾固 精,阿胶滋养精血。加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山药补脾安胎、燥湿和中,黄芩以清热安胎。共奏补肾养精、固冲安胎之效。
【思辨解惑】
[学生甲]请教老师,治疗先兆流产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老师]早期先兆流产在祖国传统医学当属“胎漏” “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 妊娠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或腰酸、腹痛、小腹下坠等症状。 常见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积劳内伤、外伤。肾精充足,肾气充沛,任通冲盛,则胎健有所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先天以生后天,后天以养先天,两者相须为用,维持正常 胎孕。若一方病变必影响另一方,终致胎漏、胎动不 安、甚至胎萎不长、胎死不下。故脾肾两虚,气血失 养,冲任不固乃本病之主要病机。 故临床上多以补肾健脾安胎为法。
治疗上历代医家以益肾健脾、补气养血安胎为固胎之大法。中医妇科学大家均认为:肾脾两脏功能的正常,是孕后胎儿正常发育的主要依靠,故安胎多以补脾肾、益气血、固冲任为主。临床保胎方药多以党参、炒白术、 麸炒山药、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黄芩、苎麻根等为 主,分析其药组:以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以强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胎得所养;川断、杜仲益肾固 冲,使根蒂牢固,胎有所附;菟丝子补肾滋阴,与前药 共奏益气生血、补肾养精以益冲任胞胎;黄芩、苎麻根凉血止血,固冲安胎。
【参考文献】
[1] 徐重明, 汪自源. 古方清胃散方义探讨 [J]. 江苏中医药,2005, 31(2): 38-39.
(黄素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