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夏某某,女,25岁,因“未避孕未孕半年”于2020年4月26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周期30天,经期6天,月经量少,无腹痛。LMP:2020.2.22,现无不适,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粘。孕2产0,1次自然流产史。舌红苔黄腻脉滑。
辅助检查:今日卵泡监测提示内膜7mm,右侧卵泡15*13mm。
中医诊断: 1.月经过少 2.月经后期
证候诊断:湿热瘀阻证
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
中药:竹茹 12g 土茯苓 15g 赤小豆 15g 桑白皮 10g 皂角刺 6g
蒲公英15g 黄连 3g 牡丹皮 6g 半夏12g 薏苡仁10g
甘草 3g 陈皮 6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二诊:2020年4月29日
现月经来潮,LMP:2020.4.28,月经量适中,血块(-),腹痛(-),现月经D2天,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滑。
辅助检查:性激素六项指标如下:2019.12.15:LH 7.56mIU/ml FSH 3.44 mIU/ml P 1.61ng/ml E2 118.6pg/ml PRL 421.8ug/L(正常) T 0.79ng/ml TSH 3.33 mIU/L。2020.4.29:LH 16.55mIU/ml FSH 4.8 mIU/ml P 0.11ng/ml E2 41pg/ml PRL 7.32 ug/L T 0.50ng/ml TSH 2.064mIU/L。
辩证: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止血
处方:
中药:黄芪 30g 当归 30g 麦冬 20g 三七粉冲服 3g 甘草3g
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从月经D5天开始口服。
三诊:2020年5月10日
现月经第13天,卵泡监测提示内膜7mm,右侧卵泡12×10mm,左侧卵泡 12×9mm。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红苔黄脉弦。
辩证:痰湿瘀阻证
治法:健脾利湿化痰
处方:
中药:陈皮 6g 半夏 12g 茯苓 10g 党参 10g 炒白术 10g
生姜 3g 大枣 10g 旋复花 12g 甘草6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四诊:2020年5月17日
现月经第20天,监测BBT体温上升,2020年5月17日排卵监测提示子宫内膜厚9mm,右侧卵泡26×23mm。无其他不适。舌红苔薄黄脉弦。
辩证: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
中药:牡丹皮 12g 栀子10g 川楝子 10g 鸡血藤 15g 郁金10g
夏枯草10g 薄荷6g 甘草3g 桂枝 6g 赤芍 10g
丹参 20g 桃仁 10g
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五诊:2020年8月2日
停经35天,LMP:2020.6.28,现无阴道流血,无腰酸,无腹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滑。
辅助检查:2020年8月2日查P 7.15ng/ml E2 149pg/ml HCG 404.6 IU/L
中医诊断:1.早孕? 2.异位妊娠待排
辨证:脾肾两虚
西医诊断:1.早孕? 2. 异位妊娠待排
治法:补肾健脾
嘱其继续监测孕三项数值情况,定期随诊。
六诊:2020年8月5日
停经38天,无明显阴道流血不适,睡眠差,小便黄,大便调。辅助检查回报:2020年8月5日查P 12.26ng/ml E2 117pg/ml HCG 2010 IU/L,甲功正常。舌尖红苔黄脉滑。
辩证:气血虚兼血热
治法:养血益气健脾清热
处方:
中药:当归 10g 白芍10g 生白术 10g 甘草 3g 党参 10g
桑叶30g 黄芩10g 山药10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七诊:2020年8月9日
主诉:停经42天,少量阴道流血4天
病史同前:LMP:2020.6.28,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淡褐色,无腰酸,无腹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滑。辅助检查:2020年8月9日查P 16.15ng/ml E2 107pg/ml HCG 8881 IU/L。
中医诊断:1.胎漏 ? 2. 异位妊娠待排
辩证:冲任虚寒
西医诊断:1.先兆流产? 2. 异位妊娠待排
治法:养血止血安胎
处方:
中药:阿胶6g烊化 艾叶炭 10g 当归炭 10g 生白术 10g 白芍10g
生地黄30g 苎麻根 10g 桑叶 30g 山药 10g 甘草 3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八诊:2020年8月16日
停经49天,病史如前,无其他不适,辅助检查如下:2020年8月1日查P 12.81ng/ml E2 218pg/ml HCG 47917IU/L。2020年8月23日查P 16.84ng/ml E2 590pg/ml。2020年8月23日彩超示:宫腔内可见一大小约31×19mm孕囊,单胎存活,大小相当于7+周。
嘱患者继续安胎治疗,不适随诊。
【按语】
月经病作为妇科病之首,月经病产生的原因受到经、带、胎、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妇科学中认为月经与肝脏,天癸,经络,气血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作用。而不同的辩证体系可以作为不同的工具,在月经病的治疗中,还需要结合辨证全面提高其治愈的效果。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调经诸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如《景岳全书.妇人归》说“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注重滋肾精,兼疏肝健脾,肝脾肾三脏相互促进,相互为用。
此患者初诊时间舌红苔黄腻,大便粘,考虑为脾胃运化失司,湿热中阻,王俊玲教授给予赤小豆利水消除水肿;土茯苓解毒除湿;连翘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和散热疏风的效果;桑白皮对泄肺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法半夏和陈皮分配伍可以达到理气健脾的功效。充分体现了脾胃论在治疗月经病中的作用。月经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健脾补肾、健脾疏肝、健脾益气、健脾化湿等不同的方法在月经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侧重点,健脾疏肝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月经先期,月经前后;而健脾补肾这一方法常用于崩漏,闭经,绝经前后;而补气升提这一方法常用于经期延长的治疗当中。在调理脾胃的过程中常用的药类有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其中包括白术、当归、熟地黄、党参、甘草等药物,而这些药物又被广泛应用到月经病的治疗当中[1]。
二诊为了缩短经期的时间,予当归补血汤以化瘀止血,三诊和四诊的仍结合患者的舌脉,予健脾化湿为主。四诊监测排卵,卵泡成熟后加大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力度,促进卵泡的排出。充分体现了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调节血量和疏泄气机的作用,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脉,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调节。在卵子发育及排出过程中,只有肝肾功能协调配合,才能月潮有时、排卵有序、阴阳合和。患者治疗3月余就成功妊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思辨解惑】
[学生甲]:患者在成功妊娠后,有继续口服中药以安胎,请问在安胎过程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老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治疗时总循“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针,历代医家重视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诊治,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就提出安胎养胎的当归散和白术散。在安胎的过程中,仍强调辨证论治安胎,且治疗中以治病与安胎并举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热则清之。肾虚者固肾安胎,气血虚弱者补益气血,血热者滋阴清热,跌扑损伤者补气和血。
【参考文献】
[1]席崇程,刘齐,张杰,王彤. 浅谈朱丹溪与张景岳痰饮思想之异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1):898-901.2017.11.004.
(禹东慧整理)